01|知识整理背后的思维逻辑

​01|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?

如果能够根据这个体系,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熟练的使用黄金法则,进行客观分析!

学习理论,想办法用多种现象去解释它,然后在行为中应用改变,遇到现象,多思考背后的本质,以及可能解释现象的理论,反复建立连接,反复练习,慢慢的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!

将符合你的信息保留.不符合的信息将予以剔除/过滤掉

当你有了一个方向和目标去学习和行动的时候,你就会发现你没有时间去为知识焦虑!

 

02|知行合一才是真知

类似于:

  1. 知道读书对我好,就是挤不出时间
  2. 知道应该努力,但是总给自己找托词

2. "行而不知"

每天过得浑浑噩噩,懵懵懂懂,任意而为 完全不知道思考,工作和生活得过且过!

 

知道和行动应该是一回事

 

03|"道法术"金三角理论

道:一个道理 法:一个方法论 术:具体案例

笔记侠的知识整理黄金法则

 

02|知识达人的学习利器:读书笔记

01|三种高效阅读的方法

02|五点建议

 

03|做读书笔记的三种方法

01|摘录笔记,通过记录帮助记忆

 

02|转述笔记,通过整理帮助思考
  1. 转述,使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我们想要掌握的链条转述出来!

03|感想笔记,通过行动帮助传达

 

04|一个人如果掌握这三种读书笔记的能力,就能够有清晰的框架和成长性思维

04|做读书笔记之后还可以做什么?

  1. 加入或者自己建立读书社群
  2. 通过相互促进和相互交流的作用
  3. ​ 加快让自己摆脱只是活着智慧的贫穷感

 

03|"过耳不忘"的核心武器:课程笔记

01|为什么要做课程笔记?

01|提醒:做课程笔记≠做速记
  1. 做笔记是有逻辑,有重点的记录内容,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立即抓取能力,做到边听边梳理逻辑,一定要对讲者讲的东西要理解!
02|做课程笔记的四个理由

​1. 课程是由严格的逻辑结构在里面的,人的脑容量是有限的,"笔记是人的第二大脑"

  1. 有助于更好的向自己所要想面的人传播知识
  2. 有助于职业社交
  3. 有助于岗位技能

 

03|要以理解代替记忆,就是说理解可以帮助我们记住知识,理解,这才是上课和做课程笔记的精髓所在! --经济学家张五常

 

02|做课程笔记还有哪些用途?

课程笔记可以分成两类:

  1. 给自己看:有些时候为了方便快速记录,甚至自创快捷短语,特殊符号,来提高笔记的完整性!
  2. 给别人看:文字,搭配图片,关系清晰,结构性强!

 

03|如何完成一份合格的课程笔记?

01|误区
  1. 将分享者的内容大纲整理出来!
  2. 将分享的内容是露出来即可

 

02|"笔记三部曲RTG法"
  1. R:Record,记录

    课前预习 听课时全神贯注 现场记录或者课后用技术将语音转为文字实录

  2. T:Tidy,整理

    删减语气词,重复意义的词句 梳理逻辑,重新搭建文章结构 替换文章生僻词 增加批注 取好小标题

  3. G:Go share,分享

    最后的板式,配图等方式也非常重要 可以提高用户阅读速度,喜悦用户阅读心情 版式:为了统一 配图:为了可视化与缓解文字压力 ​

 

04|优秀课程笔记的标准

  1. 逻辑性

  2. 结构化

  3. 信息量

  4. 价值观

  5. 符合"道法术"

    道:道理 法:方法论 术:具体实践

 

04|老板眼中的"高效员工":计划笔记

01|在工作中可以准备的3个笔记本

01|管理日程安排的日程笔记本
  1. 方便做计划笔记,笔记本可以选择中等尺寸的
  2. 方便画横轴的日期和纵轴的具体时间安排
02|用来集合信息的航母笔记本
  1. 方便做会议笔记,尺寸可以越大越好,方便记录大量信息
03|用来存储灵感
  1. 方便做灵感笔记,笔记本可以选小一点尺寸的!
  2. 让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在于工作的记录方法,也就是笔记本的使用方法 ​

02|如何做计划笔记?

01|制定年度/季度/阅读/周计划
02|掌握"清单式思维"
  1. 横轴是日期,纵轴是完成事项的具体时间
  2. 采用清单的方式是将任务条理化,当每一条都完成时,这件事情就会完成的特别标准化
  3. 适用于:做团队管理和项目管理
  4. 作用:做筛选和检查的,可以避免出错

03|如何将事件分类打标签

1. 学会将事件收集归类

然后以此处理:

  1. 马上处理最重要最紧急的
  1. 处理大部分紧急单不重要的事情
  2. 把大部分时间花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
  3. 有多余的时间就出来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上面

 

2.用六个步骤来完成事件的处理

 

文档归类式的整理:

提醒:

 

3.学会用工具管理计划

 

4.几款计划管理的APP推荐

  1. 苹果自带的"注意事项"
  1. 365日历
  2. 滴答清单

 

5.计划管理上最难做到的是什么事?

  1. 习惯的养成
  2. 需要持久的,有毅力,刻意的去做
  3. 冲突发生时如何抉择
  4. 最常用的方法:"那个需要先完成",然后把另一个扔掉
  5. 以为自己做不了
  6. "知行合一"是万事之源
  7. 你想到了,然后去做,这样时间才会越来越高效!

 

05|职场达人的"超级保险箱"-会议笔记

01|如何让开会更有效率?

01|开会前
  1. 在笔记本上写好今天的日期,具体的时间,参会人名,会议主题
  1. 以后日后检索翻阅,查看上一次的会议时间和落实进度
02|在开会中
  1. 可以记录,把你想到的点子写出来

  2. 千万要记得别人讲的时候不要打断

  3. 建议:

    • 下你把你的点子记在本子上,等别人讲完之后,轮到你发言你再把你的想法说出来
03|开会结束之前
  1. 把结论梳理好并再三确认,变成待办事项
04|会后
  1. 照着待办事项去逐已完成

02|如何避免像搬运工一样什么都记?

01|开会前,想清楚会议的目的

 

02|区分"事实"和"意见"
  1. 会议:用来陈述"基于事实总结得出的想法"的场所
  2. 首先,在每个人发言的时候,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区分"事实"和"意见"像后台数据,你所亲眼见到的东西基本归为事实,但是例如:"我建议""我觉得可以这样做"基本归为意见
  3. 其次,如果只是单纯的提出意见的话,可以在后面补充问一句:"方便说一下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吗?"或者是"请问你是基于什么事实依据提出来的?"
  4. 努力将很虚的"方向性"意见拆分为可执行的"落地性"意见

 

03|笔记框架"康奈尔笔记法"
  1. 记笔记绝对不是一种机械的,盲目的重复劳动,而是一个思考的过程,不是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,特别是在会议和工作中,记笔记的目的是帮助判断,最后得出结论----麦肯锡

  2. 康奈尔笔记的三个部分 1.笔记部分 何时填写:听课时 将会议讨论或消化资料过程中,尽可能的记录有意义的事实,数据,各方的观点 2.开篇部分 何时填写:听课后复习时 将笔记栏的信息进行简化,概括,记下自己的疑点或注意要点 3.总结部分 何时填写:听课后复习时

    通过对信息的整理,导出明确的结论或者行动方案

 

04|会议结束前,再一次确认结论
  1. 会议结束前要习惯快速回顾本次会议笔记

    • 查看需要确认的事项是否都有了明确的答案
    • 主义是明确的可执行的答案
  2. 作用

    • 帮助大家再次理清思路
    • 向大家再次强调以确认的事项,以及将如何执行

 

 

06|瑞士军刀式的思维工具-思维导图

01|什么是思维导图?

02|思维导图的分类

  1. 用途上

    • 输入:起着记录的作用,发挥整合信息的功能
    • 例:通过输入一本书的精华,或者一堂课的重点,最终整理出一份读书笔记或者课程笔记等!
    • 例:做策划方案时,与公司同事,团队成员一起做头脑风暴,可以在白板上记录一个主题,发挥人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,利用好思维到这个工具能够整合每个人的想法
  2. 表现形式上

    • 手绘思维导图

      1. 带动五感,加深印象
    • 软件制图

      1. 软件制图对整体结构没有要求
      2. 对字迹没有要求
      3. 对画图时需要占用的空间没有要求
      4. 减少不必要的担心,姜经理专注在内容和思考上

 

03|为什么要做思维导图?

  1. 是关键概念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,把脑海中的发散性思维的脉络具象化
  1. 更好的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.建立好知识体系,更容易加强记忆
  2. 一句事物的关联性连接在一起,能够更加快速的回顾并有效的记忆信息

 

04|制作思维导图前的准备